close

講座名稱:《臺音講堂》第五講:錄音的藝術
主辦單位:臺灣音樂館
協辦單位:臺北國際藝術村
  時間:2014/12/13(六) 14:30
  地點:臺北國際藝術村(台北市北平東路7號)

這是一場由台灣音樂館所主辦的音樂相關講座。

 

講座簡介:(節錄自臺灣音樂館活動說明。)

本次傳藝金曲獎新增錄音獎項,首屆入圍五張優秀的錄音作品,本講座邀請本次錄音獎得獎及入圍者尤子澤、饒瑞舜及王昭惠三位錄音師,針對其五張作品中錄製不同編制、音樂類型、錄音場地、演奏家等種種經驗進行交流分享。

一張唱片的成功,錄音師絕對是背後重要的推手,錄音師彷彿是聲音的魔術師,在錄音師的精心設計下,完美的聲音得以在空間流動,經其巧手擷取剎那成為永恆。

錄音師饒瑞舜,德國德特摩音樂院錄音工程碩士,現為雅砌音樂有限公司錄音製作人、台南藝術大學專任講師。以《閱讀盧亮輝》專輯榮獲第23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,今年度以《想念的季節﹣蔡明叡首張個人鋼琴演奏專輯》入圍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錄音獎。
本屆入圍專輯欣賞 https://soundcloud.com/tmincfta/track01

 

講座一開始是由低調奢華的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林伯杰先生當引言人。

照片為引言人林伯杰老師。

照片為與談人之一饒瑞舜老師。

照片為與談人之一尤子澤老師。

講座原本預計來三位錄音師,其中一位王昭惠老師因有場非常重要的演出樂器定位還沒有處理完,只能告假。但整場講座兩位錄音師還是有非常精彩的分享。

透過這樣的對談講座,讓我們認識了錄音師這項職業,尤老師說在台灣沒有錄音師這個行業,這工作是很辛苦的,在演奏現場錄音通常是最早來,最晚走的。在錄音的世界裡,流行音樂是一種巧妙的設計,一種分工,而古典樂是必須所有的人都在一起,同步一起完成它。

現場亦有播放片段兩首此次得獎入圍作品,一首是蔡明叡老師【思念的季節】鋼琴專輯,另一首是【藍色的思念】改編自鄧麗君的歌所做的組曲,由NSO台灣國樂團演奏。個人非常喜歡這首【藍色的思念】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的試聽,但在聆聽之中腦海卻浮現出畫面,很古典的曲風,幽美之外,腦海中出現的畫面,竟似一女子撐紙傘立於古橋之上,天空一輪幽月,橋下溪水潺潺。給人靜、深、遠的感受。可惜這張現場無販售,據聞這張專輯在NSO台灣樂團的演出現場會有販售。

整場講座下來,讓人更加了解錄音師的工作,也知道他們工作的辛酸與艱苦,在國外錄音師都是有很細的分工亦得到適當的尊重,在台灣這樣的工作卻沒有受到適當的尊重,而且要從頭包辦所有工作,器材設備的設置、樂器擺放位置、麥克風位置等等,所有細瑣事項都要自己來,能夠堅持在這個工作之中的,就只有熱情。老師就說這份工作只能是做喜歡的東西,而不去考慮活不活得下去,老天爺要你去做這件事,一定會讓你活下去。

個人聽完講座之後,深深覺得錄音師真是個枯燥乏味又偉大的工作。希望這些選擇當錄音師的人們都能堅持下去,創作出更好、更美的音樂給大家。

 

臺音講堂《錄音的藝術》好令人感動之重點整理:(取自臺灣音樂館臉書)

 

1.最好的錄音就是讓人發現不到錄音師的存在
2.錄音就像在競技場一不小心就會被抬走所以每次都要做好萬全準備
3.錄音室裝潢至少要花三、四百萬所以大部分錄音師選擇在演出場地錄音
4.想要還原現場音浪震撼請購買臺灣正版CD以及高規格喇叭
5.錄音師永遠是最早到最晚走,需要耐心恆心還有熱愛音樂的心

向偉大的錄音師們致敬!!

 

 

 

臺音講堂在12/27日(六)還有一場精采的講座,《臺音講堂》第六講:千年古樂器的新聲

活動連結:http://event2.culture.tw/TMI/portal/Registration/C0103MAction?actId=40021

 

圖片來源皆為臺灣音樂館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mi.ncfta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緣綺Origin 的頭像
    緣綺Origin

    樂梅茶坊

    緣綺Orig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