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場用行動劇一邊講電話一邊出場的方式,提醒大家看戲前的注意事項,蠻有創意的。演出想要表達手機帶給人們的親近與疏離,用手機我們可以做很多事,但也少掉了很多真正的表情,這想法很好,故事講的是一位出社會多年的男子與他身邊親友關係,但演員們卻未融入角色中,於是顯得許多地方都跟角色格格不入,直到他們回到大學生活那段,那份隔閡才消失。
很有特色的故事,但也因為那份僵硬、生疏讓人很難入戲,轉場時也顯得卡卡的,是一齣成長空間很大的戲。
開場用行動劇一邊講電話一邊出場的方式,提醒大家看戲前的注意事項,蠻有創意的。演出想要表達手機帶給人們的親近與疏離,用手機我們可以做很多事,但也少掉了很多真正的表情,這想法很好,故事講的是一位出社會多年的男子與他身邊親友關係,但演員們卻未融入角色中,於是顯得許多地方都跟角色格格不入,直到他們回到大學生活那段,那份隔閡才消失。
很有特色的故事,但也因為那份僵硬、生疏讓人很難入戲,轉場時也顯得卡卡的,是一齣成長空間很大的戲。
這是一個原創中文音樂劇,且是改編自台灣真人真事。敘述一位出生就發現得了莫斯比症候群的男孩,家人還有自己面對他疾病的過程及心路歷程等。這個詳細病徵節目單上有寫,簡單說就是身上少了某些神經導致顏面上無法自主控制,於是會面無表情,甚至還會不自主的流口水等。
整體而言這故事非常好看,簡短有力,劇中的所有音樂、歌詞都是當事人兩姐弟自行譜曲、填詞、編曲,可以說這也是他們的心聲,所以每一句台詞、歌詞、音樂等,都是他們生命中經歷過、心裡想表達的,而短短七十分鐘的音樂劇,便把一個母親的愛,面對自己小孩疾病的痛苦、掙扎、自責表現的很真實,其中有段母親在得知病況後的歌曲搭配著舞蹈表達,這段很棒,讓人移不開眼,只是我的位子被觀眾擋到很可惜,讓我無法看到全貌。
我看前面的看戲大隊都有提到換房間演出,但這場演出並沒有,應該是有做了更動。
這是一場演員很入戲的演出,很神經質的女人因為失戀獨自住在旅店內兩個月,然後闖進了一名陌生男子,卻因女子的幻想與神經質兩人開始互動,有了不止是陌生人的關係。
演出場地的佈置讓人驚艷,一個小小的排練場地,地上觀眾席的部分鋪滿了乾草,座位是乾草堆,建議可以讓觀眾自由決定是否脫鞋,我是自動脫鞋光腳踩在乾草上,鼻子裏還聞得到乾草味,耳邊傳來音響播放大自然的聲音,霎時有種身在野外的感覺,整個空間讓人覺得很舒服,除了演出有點長,草堆太硬坐到屁股痛外,在這個空間內是感覺舒服的。我的三顆心是給這個場地佈置,畢竟這麼多乾草要弄來也不是易事,而都市的人哪有機會可以這麼親密的接觸,所以我給這個場景佈置三顆心。
至於演出內容?我不懂燈光設計怎樣才算是好,怎樣算壞,但身為一位常進劇場看戲的一般觀眾,好幾次燈光都打在沒有說話的人身上,例如有一段玥在前面說話,她身上沒燈暗到看不見表情,但站在後方直挺挺在等上場的桑卻有燈,讓人摸不清此刻誰是主角。然後,明明是暗場,但燈會一閃一閃。
這是一齣有點難界定的演出。一開始我以為是要看戲,畢竟演出單位是《吾實劇團》。而在上洗手間時我不小心聽到團員在排練唱歌的聲音,歌聲很好聽,所以我期待是個音樂劇。結果,一入席,我有點愣住、傻眼,只見舞台不大,上面的人坐著排成一排,五個人前面有譜架、有Keeyboard、手風琴、吉他還有鼓等,所以是音樂會?但是前面地上卻有著跳房子的格子、玩具等道具。心裡疑惑的我想不止我一人,所以這場觀眾才特別冷靜吧,冷靜到讓我一直懷疑這些觀眾中沒有親友團,但演出結束後又看到還蠻多人留下找演員拍照、寒暄等。
其實整個演出的界線很模糊,不知道是演戲、讀劇還是音樂會?演戲?戲也沒演全。讀劇?音調又平靜的像是在說今天的天氣很好。音樂會?但是沒有跟觀眾互動甚至連曲目介紹都沒有,就連兩位主唱彼此間也不聊天只是念出紙本上的字,John的故事也不有趣,唱的歌曲中雖然用了鼓增加輕快度但也沒有到會讓人High起來的程度,這樣其實很難讓人有反應,根本不清楚看到的是甚麼。
演出大致分上半場/角色,下半場/Chances&Fate兩個主題進行。上半場第二段的雙人舞中,女生表演起來有種性感在裡頭,腿部肌肉線條也很美,情緒的表達掌控也很清楚。第三段的三位舞者運用了一些誇張好笑的肢體,略帶點俏皮,還蠻有趣的,只是這三段的結尾都有種莫名奇妙的感覺。
整體演出,不論觀眾有沒有看懂,他們都在台上玩的很開心,舞的很投入,很專注在自己的表演。
進場前工作人員說內可飲食,現場甚至有啤酒,原本以為進去後會看到有如酒吧吧台的設計,結果是一般舞台上放鋼管的表演,沒有戲劇或其他成分就只是跳舞。而大概是最後一場,親友團們也都超High,尖叫的很賣力,舞者也跳的很放開,畫面是還蠻好看的,只是對一般觀眾而言,感受不到鋼管舞的美好。
整體而言這是一場觀眾反應很成功的成果發表會演出。讓親友非常的High,每位舞者都跳的很賣力,有幾位動作甚至讓人覺得驚艷,舞者身材也都照顧的很好,是一場蠻養眼的表演。
曾幾何時我們開始活在滿是謊言的世界。這是這齣劇在討論的,角色設定一對離婚夫妻因為孩子想去遊樂園,而碰巧參加一場說實話可以拿到大筆獎金的遊戲。
整個故事呈現方式,一開始還蠻有創意的將離婚夫妻的現狀、過去一一陳述,而主角的名字用了同音字,男主角叫郝佑志,女主角叫賈桂馥。但到約第二關快結束開始,就漸漸覺得冗長、無趣,沒有太大的高潮起伏,劇中多是一些刻意事件製造笑點,是好笑,但也有點無聊。可是兩位演員的默契、演技倒是挺棒的,很能帶領觀眾進入劇中。
其實,今天是抱著這是我不會喜歡的類型演出。但我想去看看大家、多數人都喜歡的演出長什麼樣子地心態而來的。
這場爆滿(場地小,約三十人),大家都在笑,但我卻看到覺得有點無聊…這就像味道香甜的榴槤,有的人愛,有的人不愛。
這是一場移動式的演出,表演中兩個女孩會隨著不同的段落,帶領著觀眾移動在不同的演出場域,彷彿穿越時空帶我們回到金瓜石與九份,這裡早年日本人還在台灣時的採礦重地,曾經電影「無言的山丘」也以此為背景拍攝。而這場舞劇就是要帶領大家看不同時代的兩個女人的故事。
場地由A逐漸轉換到E總共五個景,我對舞作的解讀,在A時,小女孩們在玩著遊戲,但這游戲總是離不開既定的框架,然後她們長大後,也還是在框架內。接著,回到了從前,觀眾跟著穿著和服的小女孩來到了她們的老房子也就是B地,看著她們用日語說著她們的故事(日文部分,劇團有事先給一份中文翻譯的紙本讓大家了解內容。),女孩們的演出也是走動式,甚至穿梭在觀眾間,給人一種觀眾是透明的,正穿越時空看當年事件發生經過的感覺。但兩位舞者的戲劇張力不佳,僅只是把對白念完、動作肢體做到位而已。接著女孩們引領大家進入C地。
因為藝穗節《敲敲門》的演出又提到它,我終於再把它翻出來花了兩個早上時間把它看完。真的好好看啊啊啊啊!
摩根費里曼好帥(重點誤)
民國84年台灣上映,而我是在第四台盛行時期看的,但年紀小當時只是覺得好看,也就過了,但一直大家都會再提到這部經典,我也一直想說再翻出來看,但總沒時間,這次再看,我完全想不起來結局,所以整個有被結局娛樂到~雖然這不是娛樂電影,咯咯
一個小女孩,因父親的外遇摧毀美好的家庭,母親無法面對而變得憂鬱,葬身火場離開她。孤立無援的她在男孩身上找到溫暖,卻不足以填補過往的創傷,男孩在畢業後也離開了。女孩走不出曾經,永遠困在自己的腦海之中,和「自」「己」對話檢視過去,重新開始。這段話是官網上的簡介。
很好看很有創意的演出,一開始其實會不太明白三位女演員在做甚麼,要專心看才能明白三位演員在劇中各自的定位,她們一下是自己,一下是別人,一下是自己內心對話的聲音,就如官網的介紹般,女孩走不出曾經,永遠困在自己的腦海之中,和「自」「己」對話檢視過去,重新開始。
2015年首次創作演出,使用紙裝置,結合身、心合一的自然舞蹈,搭配台灣手工製作的天鼓(Tank Drum),交織出創作者內心靜謐卻豐富多彩的紙境、舞境、舞紙境!這段話是官網上的簡介,看到這樣的介紹,令我一開始就蠻期待演出能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。
結果,總共有五個章節的曲目,看到第二段,我只有一個浪費紙張的念頭。雖然,第二段有段剪紙的剪影很美。整體演出搭配很美的音樂、海浪聲、鼓聲,加上紙張摩擦後在空間中產生的聲音,舞者或刻意或隨性的舞動者,整個舞蹈大多數看起來就是隨意的擺動身體,看不出創作者內心想要表達的物事,整體而言是一場很悶的演出。
演出開始前,編舞者給每人一滴精油,讓大家感受它的香氣,也借由這個行為,讓大家把心靜下來專心看舞,這是一場會隨著表演者走動的演出,也因為如此有時視線容易有死角,第一段表演我就因柱子造成死角,看不到其中一位舞者的所有動作。一場表演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死角,但,整個看不到的狀態下,也無法完整清楚演出想要表達的。
第二段開始觀眾隨著工作人員進入室內或坐或站的欣賞,當中有舞者穿著便服混在人群中,先是坐著欣賞後來突然站起來跟著舞動。在這整個演出內,游走之間,觀眾也變成舞劇的一部分,是觀者也是舞者,隨者舞者舞動著。
這是由四位編舞者分別編寫四段舞,依序在兩個不同大小的房間展現的舞劇,就像熱騰騰的什錦燴飯,顏色鮮豔、香味誘人,但必須吃入口才知道這口味適不適合自己。
第一個房間空間狹小,第二個房間稍微大一點但大家還是得坐的很近,這樣的距離不止可以感受到身邊觀眾呼吸,坐第一排的人甚至多次被舞者頭髮打到,如此近距離接觸更加感受到舞者釋放的情緒。
愛情戲是一種很好發揮,也是很難寫得好的主題,這齣戲就像一碗精緻烹調的粥,放足了許多材料,火候也控制的恰到好處,但,卻忘了放調味料...
故事講的是一位帶著花花公子面具隱藏自己病情的男子,與青梅竹馬暗戀他的好友及一次意外救下後就愛上他的女子,這三人之間情感糾葛的故事。